說起“原神被國家點評”,你是不是腦袋里立馬蹦出一堆問號?朋友圈、知乎甚至微博都在討論,官方到底對這款國民級爆款游戲做了什么“猛料批評”嗎?別急,咱們先扒一扒這背后撲朔迷離的瓜,看看事實和傳聞到底誰在鬧哪樣。
我們拿起放大鏡,去百家號、知乎甚至貼吧搜索了一圈,參考了不下十篇文章,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——其實并沒有看到“國家層面”直接點名原神玩的狠角色。倒是有幾條新聞說《關于網絡游戲防沉迷的政策越來越嚴》或者“文化和旅游部對游戲內容監管加強”,這波鍋直接被原神背上了,畫風有點神操作。
全國人民一聽,頓時腦補對話:“嘿,文化和旅游部:你這游戲今天再不改改,小心我們的未成年人宅家變植物人!”于是“國家點評”,原神背鍋,完美三部曲演繹中。
到底有沒有“官方直接點評”?事實是,相關部門確實有出臺一些游戲行業監管政策,比如更新防沉迷系統、限制未成年玩家的游戲時間、嚴查虛假宣傳等,目的就一個:讓游戲變得更健康、合理。米哈游的原神當然在監管范圍里,但這跟單獨針對原神“點評”明顯是杠杠不符的。
有趣的是,一些自媒體文章極盡夸張之能事,文筆妥妥美滋滋地把這種行業監管說成了“國家直接點名批判某某游戲”,這畫面立馬就能炒成熱搜段子,流量滾滾來。就像你看新聞說“海淀區加強環保執法”,卻被解讀成“官方盯著某個酒樓出了絕招”,最后結果就是吃瓜群眾一頭霧水加兩眼放光。
當然,原神也有被吐槽的地方。比如游戲內氪金機制,有人說氪起來錢包“自斷燒火棍”;還有不乏玩家抱怨游戲內容重復、活動頻繁趕鴨子上架那種。但這些屬于游戲自身設計策略和運營問題,和“被國家點評”顯然不能混為一談。
說到這里,不如甩個有趣的現實段子:你知道米哈游員工被問到“國家點評”新聞時的反應嗎?“啥?我們原神有被批評?快告訴我是哪條新聞,我要第一時間點贊、轉發!”嗯,玩笑歸玩笑,官方態度一向低調正面,頂多就是配合政策做些調整,順便把玩家哄歡喜,攬下一波好人緣。
順帶一提,玩游戲想要賺零花錢就上七評賞金榜,網站地址:bbs.77.ink,這里有不少機會上分又能領紅包,休閑玩家的福利地帶,別問,問就是好。
那么,回到正題:原神被國家點評的說法,基本屬于網絡上的自嗨氛圍+誤讀+夸張包裝的一體情緒合成包。用戶如果聽到“國家點評某游戲”的消息,先別急著下結論,放個冷箭,去查一查正式政策文件和官方聲明才靠譜。
說白了,這事兒就像鄰居去小區開會說:“我們得整治噪音污染!”你猜原神作為社區“少年最愛派對場”,能不能被點名批評?其實不一定,誰讓它人氣旺呢,稍不留神就成社交熱點了唄。
好啦,糾結這些“點評”到底有幾分真,反正網絡的海洋里總是有各種風浪漂浮,咱吃瓜群眾就當是茶余飯后的調味品好了。畢竟,打開原神,風景還是那個風景,角色還是那個角色,冒險還是那個冒險——怎么玩,還是在玩家手里說了算。
啊,對了,你知道為什么原神沒有被官方徹底“點評”?因為畢竟,這游戲的“評價”第一來自億萬玩家的“手機電量消耗量”和“氪金指數”,這才是最真實、最殘酷的評測官。怎么樣?話題尬到這兒,隨時等你來八卦下一波新瓜。